節日節氣小故事|寒露習俗💧

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,通常在每年的10月7日或8日之間。這一天,氣溫逐漸下降,露水變得更加寒冷,象徵著秋季的深入。隨著寒露的到來,許多地方開始出現特定的習俗和禁忌,其中包括「吃三寶」、「做一事」和「忌二事」。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習俗及其背後的文化意義。

吃三寶

在寒露時節,有一個特別的飲食習俗,就是「吃三寶」。這三寶通常指的是桂圓、栗子和柿子。這些食物不僅美味可口,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。

  1. 桂圓:桂圓又稱龍眼,含有豐富的葡萄糖、維生素和礦物質。它被認為具有補血、安神的功效,特別適合在寒露時節食用,以抵抗秋季的乾燥和寒冷。
  2. 栗子:栗子是秋季的應季水果,富含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和纖維。栗子有助於增強體力和抵抗力,對於即將來臨的冬季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。
  3. 柿子:柿子在寒露時期成熟,口感甜美且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。柿子有助於潤肺止咳,是秋冬季節理想的水果。

這三種食物不僅是寒露時節的美味佳品,更是人們對健康與養生的追求。

做一事

在寒露這一天,人們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,就是「登高」。登高不僅是一種健身活動,也寓意著避邪祈安。在古代,人們相信秋天是鬼怪活動頻繁的時期,因此透過登高來驅邪避害。

登高活動通常是在山上或高地進行,人們會攜帶食物、水果等,與家人朋友一起享受大自然的美好。同時,在登高過程中,人們還會吟詩作對,增添了不少文化氣息。這一習俗不僅促進了身體健康,也加強了家庭和社會之間的聯繫。

忌二事

除了吃三寶和登高外,寒露時節還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:

  1. 忌貪涼:隨著氣溫下降,人們應避免穿著過於單薄的衣物,以免受到寒氣侵襲。老一輩的人常說「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」,意即在寒露期間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。因為腳部離心臟較遠,血液循環相對較弱,更容易受到冷空氣影響,因此建議不要赤腳或穿涼鞋。
  2. 忌食生冷:在寒露期間,由於氣候變化,人們的消化系統可能會受到影響。因此,在飲食上應避免過多食用生冷食物,如冰淇淋、生魚片等,以免引起腹痛或消化不良。相反地,多吃一些溫熱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粥、湯等,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。

寒露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,不僅標誌著自然界的重要變化,也承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。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,人們通過「吃三寶」、「登高」等習俗來慶祝秋天的到來,同時也表達了對健康與平安的追求。

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傳統習俗仍然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,珍惜當下、感恩生活。在未來,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重視這些傳統文化,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繼續發揚光大。透過了解和參與寒露的習俗,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,也能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平靜與和諧。

參考資訊:

[1]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24節氣寒露:習俗、禁忌、諺語、天氣、養生重點一次看-171955130.html

[2] 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6039/7481427

[3] https://www.benq.com/zh-tw/reading/mindduo/book-recommendation/moon-festival-booklist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