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書法家|王意淳:扎實功力下的新世代書法探索

王意淳出生於嘉義,從小便對書法產生濃厚興趣,大學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深造,並在學期間獲得多項書法比賽的獎項,包括全國美術展和大墩美展等。王意淳的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扎實的基本功而聞名,並於2021年為總統府春聯題字,進一步提升了她在書法界的知名度。近期,她在台北的「裏山」舉辦了個展《辭水》,展示了她對於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與探索。

書法之路的開啟

王意淳的書法之路始於童年。受家庭影響,她的父親是一位熱愛書法的人,從小便教導她基本的筆劃和字形。她回憶道:「如果沒有書法的話,我的人生應該滿無趣的吧。」這種熱愛使得她在國高中課業繁忙時仍然抽出時間練習,即使在段考期間也不會缺席書法課。這樣的堅持讓她逐漸累積了扎實的基本功,並對各種字體有了深入的理解。王意淳提到,在大學期間,她養成了每週甚至每天完成一小件作品的習慣。這種持之以恆的努力,不僅提升了她的技藝,也讓她在創作中找到自我表達的方式。透過臨摹名家字帖,她掌握了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等多種字體,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具多樣性。

創作風格與設計思維

對於自己的創作風格,王意淳認為仍在不斷建立中。她表示:「寫得跟老師不一樣沒關係,但你要寫出自己的風格。」這句話深深影響了她,使得她在創作中不斷探索與實驗。王意淳希望能讓觀眾一眼就能認出是她的作品,同時又能感受到其中流動與變化的美感。除了傳統書法技巧外,王意淳也將設計思維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。她認為,書法不僅是文字的表達,更是一種視覺藝術。在創作過程中,她會考慮作品的整體布局和空間感,使得每一幅作品都能在視覺上引起共鳴。

在眾多書法家中,王意淳特別推崇董陽孜。她認為董陽孜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女性書法家,更是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得相當成功的一位藝術家。「董陽孜能夠在巨幅作品中保留細節,這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點。」王意淳表示,她希望能夠像董陽孜一樣,在未來的創作中保持個人特色,同時勇於挑戰傳統界限。

展覽——《辭水》

近期舉辦的個展《辭水》,是王意淳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。在這次展覽中,她以柚子消水過程為喻,表達自己創作中的沉澱與轉化。王意淳解釋道:「當墨經過暈漲、漸乾,留下的是最美好的韻味。」這種對於創作過程的反思,不僅體現了她對技藝精進的追求,也讓觀眾感受到其作品背後所蘊含的人生哲學。展覽中,她特別喜歡的大尺幅作品〈一望無垠〉,透過長線條連結,展現出遼闊且大器的布局。此外,小幅作品〈平凡的過〉和〈下次見〉則以其溫柔而深刻的表達,引起觀眾共鳴。

王意淳以扎實功力為底氣,保有彈性地探索書法創作的新可能。在這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道路上,她不斷尋找自我風格,同時也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,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具生命力。未來,我們期待看到更多來自她的新作,以及她在書法藝術上所做出的貢獻。

參考資訊:

https://www.mottimes.com/article/detail/5517

https://anxiou-vanguard-8.com/index.php/focuspage/60141a7bd7eaa

https://www.marieclaire.com.tw/lifestyle/issue/77950